当前位置:
徐德祥 医学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来源: | 作者:szjkyyc | 发布时间: 2019-12-05 | 6881 次浏览 | 分享到:


徐德祥,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环境毒理学实验室(筹)负责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部,并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目前担任安徽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学科)系主任,兼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预防医学学会自由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毒理学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来,主要涉及生殖与发育毒理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自由基生物医学”、“松果体研究”、“毒理科学”、“美国妇产科杂志”、“毒理学”和“欧洲药理学杂志”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论文累计被引用100余次。2007年“建立检测人精子细胞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的试验方法”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现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毒理学基础》课程负责人,省级特色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学项目负责人;国家规划教材《毒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第六版和第七版)、《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和第三版)和《毒理学基础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编委,案例版教材《毒理学基础》(科技出版社第二版)和《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副主编。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Endocrinology、Scientific Reports、Toxicological Sciences、Toxicological and Applied Pharmocology、Toxicology、Reproductive Toxicology、Toxicology Letter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PLoS One特约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生殖发育损害的免疫学机制、Toll样受体下游信号与孤儿核受体相互作用机制、母胎医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面上项目6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厅自然基金1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择优资助项目3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1篇,入选2014年度和2015年度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项(排名第1)、三等奖1项(排名第1),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排名第1)、中华预防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排名第1)。指导研究生获中国药理学会Sevier青年科技人才奖1项、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1项、安徽省青年科技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奖4篇,多次获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研究生导师,领衔的发育与生殖毒理学研究团队被授予安徽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学术与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华预防医学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分会常委、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学分会常委、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学分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